浅论高职生诚信教育中“知言行”的统一

张祥霖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255314)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做人要圆滑”、“美丽的谎言”等现象,特别是心里想的、口中说的和手上做的不统一的表象,追根求源,为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生;诚信;知言行统一

一、问题提出:

人人都希望处在一个诚信的社会中,但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精神遗产可谓丰富多姿,其中之一就是“诚信”。古代有“诚信为本”之说,孔子的“言必信,行必果”成为古今传颂的中华美德。两千多年前,中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近代“山西票号”皆以诚信为基础的,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风雨雨的北京同仁堂药店能够长盛不衰,靠的正是“信誉”。但当代社会却到处充斥欺诈、假冒伪劣,甚至连一向以圣洁的学术界也传出教授抄袭之事,政府不得不在诚信危机中重树诚信大旗,以抵制日益泛滥的虚假和伪诈。高职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做人要圆滑”、“老实人吃亏”及“美丽的谎言”等思想,确实值得我们高校教师思考和探讨。

二、现状分析:

究竟当代青少年的诚信度为多少,他们在对待“诚信”这一社会文明的支柱时心里时怎样想的、嘴上是怎么说的、手上又是如何做得呢?我们先来看一份调查问卷。我们向淄博职业学院06级高职生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涉及高护、药学等五个专业,收回问卷478份,回收率95、6%,有效问卷100%。

高 职 新 生 诚 信 情况 调 查 表

性别: 父亲职业: 母亲职业:

年级: 所学专业:

结 论

分 类 及 问 题

很诚信

一 般

诚信度差

没有诚信可言

1、对社会各类人群诚信现状的认识

教师

公务员

企业员工

公检法人员

个体经营者

农民

城市民工

医生

军人

同学间

家 庭 成 员 间

2、个人诚信期望值

很 高

较 高

一 般

很 低

3、个人义利观

舍利取义

义利兼顾

有时注重利,有时注重义

见利忘义

4、你认为当前诚信教育

很有效

比较有效

效果一般

几乎没有效果

5、个 人 是 否 撒 谎

很 多

经常有

偶尔有

基本没有

6、周围同学是否撒谎

很 多

经常有

偶尔有

基本没有

7、社会上的人是否撒谎

很 多

经常有

偶尔有

基本没有

8、撒 谎 的 原 因

为人也

为 己

不得已

为自己

随社会

潮 流

9、当你欠别人钱物时会怎么办

想办法尽快还

别人催促时才还

压根就不想还

说不清楚

10、你考试作过弊吗

从来不作

有机会就作

想尽一切办法作

无 所 谓

11、你有过失信、失约现象吗

没 有

偶 尔 有

经 常 有

无 所 谓

12、当你在马路上遇到有人被撞,你会

尽最大努力上前帮忙

拨打120,帮助将其送往医院

只拨打120,其余不管

静观其变,不参与任何行动

13、当你欠学费时,你会

想尽一切办法让父母尽快交上

打工或勤工俭学挣钱交上

拖着不管,等学校催缴再说

即使退学也坚决不交

14、同学为争一个先进或学生会名额,你会

挤掉对方

从其他同学拉选票

争取平等竞争

顺其自然,

15、如果你与同学背后议论别人,被别人发现,你会

出卖好友,保全自己

恐吓发现的人不让他传出

顺其自然

主动上前解释,以解除误会

16、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单方撕毁就业协议

十分赞同

具体分析

怀疑态度

坚决反对

17、你对同学变相多向父母要钱怎么看

坚决支持

有同感

无所谓

坚决反对

18、自己做过印象最深的诚实的事

19、自己做过印象最深的不诚实的事

小 结

20、对诚信这一问题最想说的一句话

(1)在认知方面,学生总体认为目前社会诚信度较差,但对未来重建诚信大厦充满希望,在个人选择上更注重实际利益。调查中涉及了四个方面: = 1 \* GB4 ㈠、社会诚信现状。同学们对教师、医生等11类人群的诚信评价中平均选择“很诚信”的只占30、43%,选择“一般”的占57、93%。其中,诚信度最高的是家庭成员之间(84、5%的学生选择了“很诚信”,只有1人选择了“没有诚信”),其次是军人、教师和农民;诚信度最低的是个体经营者。 = 2 \* GB4 ㈡、期望值。对整个社会的诚信期望值的选择“较高”的占51、91%。选择“很高”的占33、57%,说明这一代青少年学生对诚信社会充满了期望。 = 3 \* GB4 ㈢个人义利观。本项选择适中,有54、23%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义利兼顾”,选“有时注重利,有时注重义”的占36、32%,选择“舍利取义”的仅为6、97%,选择“见利忘义”的也只有2、49%。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学生适应世界市场经济大潮更多的关注物质和精神利益的趋势。 = 4 \* GB4 ㈣学生对当前诚信教育认可度差,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效果一般”,而认为“很有效”和“比较有效”两项之和仅为43、69%。

(2)在外在语言方面,撒谎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同学们在“自己是否撒谎”这一问题上大多选择了“偶尔有”(占69、95%),在“同学是否撒谎”这一选项上多选择“经常有”占23、76%,远远高于个人“经常有”6、25%的比例,这说明高职生对自己和同学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对“社会上的人是否撒谎”则多选择“很多”(占86、24%)。以上说明青年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的认识未必准确,另一方面也说明整个社会上的人不说真话已经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至于说谎的原因选择最多的是“为人为己”(占42、82%),其次是“不得已”(占31、87%)。这说明有的人不想说真话、有的人不愿说真话,也有的人不敢说真话,甚至有人认为“美丽的谎言比诚实更珍贵”,言行一致已被青年学生理解为只能是理想中的人才会做到,对自己来言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3)在个人践行方面,我们的统计结果说明学生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有些问题让人十分担忧:80、56%的同学承认自己“偶尔有失信失约现象”,42、82%的同学认为自己在考试方面“有机会就会作弊”,有43、19%的同学对背后议论别人被人发现采取“顺其自然”的消极做法,20%以上的同学选择为争取先进或学生干部而拉选票,在对“马路上有人被撞”这一问题选择最为分散,25、66%的同学选择“主动上前帮忙”,43、65%的同学选择“拨打120并帮忙”,而选择“只拨打120”和“静观其变”的各占15、35%,说明在高职生当中因为担心被人误会而采取消极态度的占到三成以上。

三、探根求源:

(1)当代青少年学生缺乏诚信,首先源于整个社会诚信危机。当前社会上缺乏诚信的原因之一是一百年前开始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全盘否定”;原因之二是当前社会在产权制度上的缺失,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原因之三是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

(2)青少年学生缺乏诚信,与我们的道德教育有关。我们的家长经常用一种变幻的态度在影响和感染着他们的孩子,对“童言无忌”的儿童还是真正的诚实教育,对中学生的教育家长们开始让他们学着适应社会,不能太吃亏,对逐渐长大孩子的教育则变成了“现实”的选择。这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太“右”;学校道德教育则缺乏真诚沟通,脱离社会实际,盲目追求道德原则的统一,不能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总像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说明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又太“左”。

(3)青少年学生缺乏诚信,受我们的道德法律环境影响。我国无论道德还是在法律等方面对诚信单位、个人的保护和对非诚信人的惩戒制度还不够完善。尽管孔子曾留下“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的修身名言,但当代高职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出“诚信要看对谁、对什么事”,一切从现实利益出发。对社会上的人存有戒备心理,也是高职生选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无奈。

四、教育对策:

(1)从培养诚信意识入手,营造社会诚信之风。“诚心是金”,而诚信中“诚”是手背,“信”是手心。诚信中以心胸坦荡为发端,以准确、负责的言论为连接,最终落实到行动上。营造诚信之风,既要倡导人与人之间平等、坦诚,按市场规则办事,又要营造出人人憎恶、痛恨、抵制那些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行为。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为他因救一个溺水的人获赠一头牛遭人指责的学生而辩解说这样将营造一个“做好事可以被认同”的氛围。

(2)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让诚信教育回归生活,逐步解决知、言、行的矛盾。学校诚信教育应切合学生思想现状,符合社会实际,既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言行一致”,又要他们懂得“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道理,学会对人应“听其言,观其行”,既要真诚面对,又做理性分析,培养健康完善的人格。

(3)着重培养青年学生的诚信习惯,全面提升社会诚信水平。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引导学生从平时的守时、守信、守约等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我们学院开展的“师生面对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主题活动及考试免检制度等,都是从多个角度逐步营造“诚信是金”、“诚信是人之本”、“言必信、行必果”等良好的氛围的有益尝试。

(4)逐步建立诚信记录惩戒制度。学校、单位、政府等社会部门都逐步应该建立成员信用记录,对经常或一贯不守信用的人应采取“信用提醒”、“信用警告”,直至将其作为“不可信任的人”公诸社会。我们学院正在逐步建立学生诚信记录和考核制度,作为学生思想品德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高职生的诚信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全社会的诚信度,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诚信美的在当代社会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美)詹森(Johnson P.) 杨毅宏.诚信的种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王大庆.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凌雪峰.大学生入学教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电话:0533-2342189/邮编:255314/地址:山东省淄博新区联通路西首
Copyright 2017, 版权所有 淄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鲁ICP备05024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