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定位与对策建议

李玉倩

淄博职业学院公共事业系,山东 淄博 255000

内容提要:县域生态文明城市发展首先是定位。就长兴县来讲,其定位包括目标定位、理念定位与模式定位三个方面。在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指引下,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乡布局,把长兴建设成为营造具有山水特色、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县——县域文明城市新典范。

关键词:长兴;生态文明;城市;建议

The Loc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Construction of County Ecological Civilized City

Li Yu-qian, Chen An- guo

(Public Affairs Department of Zibo Professional College, Shandong Zibo 255440;Decision and Consulting Department of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56)

Abstract: The location was first of all to develop county ecological civilized city. For Changxing county, its location included three aspects: goal location, concept location and pattern lo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ed viewpoint of value, through orchestrating and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town and country, perfecting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and optimizing layout of town and country, made Changxing construction to become society harmonious ecological civilized county with mountains and rivers Characteristics——a new model of county ecological civilized city.

Keywords: Changx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Suggestion

长兴县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与该省安吉县、湖州市吴兴区、和安徽省广德县、江苏的宜兴市接壤。长兴县隶属湖州市,北纬30°43′-30°11′,东经119°33′-120°06′之间,曾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创新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浙江省双拥模范县、浙江省小康县、浙江省教育强县、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推进长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的科学定位

县域生态文明城市科学发展首先是定位。就长兴县来讲,其定位包括目标定位、理念定位与模式定位三个方面:

一是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定位。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利用长三角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全面提升长兴科学发展水平,力争到2020年要把长兴建设成文明内生,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经济生态,环境优美,文化自律,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家园,成为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文明城市。

二是生态文明城市的理念定位。内容要点为:要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来对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心工作和第一执政要务来对待生态文明城市是今后一段时间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导航标,是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突破。

三是生态文明城市的模式定位。新城镇化模式。要在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实现城乡“两元文明”协调发展模式。建设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城乡“二元文明”同步发展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新社会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城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共享的社会发展模式。现代社会发展结构理论应把生态环境作为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中加入生态环境,从而建立四领域总体框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生态文明城市也是人类社会对农耕社会、工业社会的超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层次城市形态。[1]

二、促进县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1、要积极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形成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长兴要从工业文明的传统观念尽快转变为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从目前由政府主导的强推动模式,转变为民间、企业、家庭和个人等社会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使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生态家园”。目前长兴还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还只是政府推动的一项重点工程。我们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过程,还应是一种社会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2]当前必须通过广泛地宣传动员,以及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使民间、企业、家庭和个人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2、积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营造生态文化新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加强生态文化建设3。长兴要在生态文化中要导入科学文化、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等内涵,使生态文化尽快实现内生化、理念化等。应树立生态价值观,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形成倡导生态文明城市的社会新风尚,实施生态文化教育,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充分发挥现代生态文化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先导作用,使生态文化成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精神动力。长兴在进行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这些深层文化的内涵,使长兴的茶文化、太湖文化、儒道释传统文化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结合起来。当前要重点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做好茶文化、古生态、环太湖三篇文章。充分利用区内太湖生态优势,打造南太湖高端度假品牌。深入推进水口乡顾渚山陆羽茶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突出禅茶一味等文化内涵。加快启动二界岭生态休闲农业园,重点开发古道旅游区、旅游中心小镇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3]

3、抓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建设,逐渐提升城市建设文明水平。

首先,要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要对农业、工业和其他领域的生态环境污染,尽快给予彻底整治。要强化对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粉尘污染等生态专项治理。主要子项目包括清水河道建设工程、生态环境恢复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等。其次,要加强生态社会建设工程。要尽快转变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环保、不低碳的消费方式,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普及生态生活方式。第三,要做好生态文化建设工程。要在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科技文化、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元素,使生态文化更具特色,也更具魅力。第四,要加强生态政治工程。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政府各项工作中去。第五,要完善生态经济建设工程。要在生态文明指导下,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工业产业升级工程、生态旅游建设工程等项目。第六,要开展生态科技创新工程。生态文明应该以生态科技为基础,必须积极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科技创新,实现生态科技支撑下的生态文明城市。例如,当前可以加快“数字长兴”智慧城市等建设。

4、努力促进产业升级与生态经济建设,壮大县域城市经济发展实力。

长兴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要从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生态治理,转变为对生态化、智能化、低碳化、人本化的新兴产业建设。目前,长兴生态治理主要集中在对建材、医药、化工、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的污染治理、实现低排放化等方面,而没有从促进生态产业发展,建设新兴产业的角度来考虑,下一步可考虑重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茶叶、生态旅游、生态文化产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要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把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探索一条依靠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优势的发展路子。当前必须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促进生态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要以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重要集聚区”为目标,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生态转型,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生态工业道路5。大力发展低碳型、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蓄电池、纺织、耐火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生态型企业和构建生态产业链,建成一批示范生态型企业。以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减少污染、优化环境、促进生产、提高效益为原则,加快工业产业集聚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完善工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将工业园区打造成循环工业、节能减排的生态园。

5、加强生态文明城市的考核体系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责任制。

长兴要把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发展程度作为地方发展程度的最高评价指标,作为全体国民福利指数,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评价、干部考核激励体系。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相当程度上依赖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关系,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实现生态环境充分满足人民需要为政府考核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对县级机关部门实绩考核中逐步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分值比重,对乡镇(街道)实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一票否决制”。健全社会评价体系,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作为衡量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还把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标准。[4]

6、大力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县域城市环境质量。

长兴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切实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协调解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治理,必须“立足于防、着力于治,防治并重”,严把发展决策关和环境准入关,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实施综合治理,实现生态环境问题的标本兼治。要从以对生产端的生态治理,转变为对生活方式消费端治理并重的生态治理。目前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主要是集中在对于生产型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这种生态治理模式虽然抓住了污染的主要对象和主要领域,但是却忽略了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生活消费端的治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在加强生产领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不断加强对生活消费领域的生态治理。必须双管齐下,两手一齐抓。当前政府部门应带头厉行节约,形成高效节俭的办公模式。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和办法,推进无纸化办公,积极开展办公场所节水、节电行动。提高广大群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倡导购买绿色、有机产品,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开展“无车日”活动;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从买菜、点菜等日常生活琐事做起,让节约成为每个市民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追求。[5]

7、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

长兴要积极推进生态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尽快建立起以生态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以及生态建设技术为核心的生态科技平台。对于生态技术研发可以加快投资开发力度,尤其是要加快研究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适用技术,可以由县政府出资成立专门的生态技术开发公司,采取先行先试模式,通过采取与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的形式,来共同研究开发推广生态技术,对于有特色的生态技术可以申请取得专利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结合,多元投入、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与攻关,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重点组织开展循环经济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工业废水高效低费处理技术、节能节水技术、废弃物无污染利用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生态环保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强化自主品牌的标准化建设,提高生态经济科技含量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重点推进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长兴)、科技创业园二期、浙江大学农业科技示范园、长兴图影高端休闲度假区创意生态园和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五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8、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完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

长兴要尽快出台各类政策措施,建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制度环境。应探索建立一整套以市场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大胆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大力推进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及运营的市场化。进一步研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适时探索建立县级生态补偿基金,努力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加强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建议在时机成熟时,可将长兴县生态办升格为独立于环保局的正科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协调机构,因为其职能不应局限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建设和协调,而且应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生态建设和协调工作。还应加大生态文明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创新创业队伍建设;坚持走“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院校所和科技人才的作用;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才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瑞,王义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25.

2、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16

3、樊国盛,胥辉.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28

4、刘中艳,王捷二.旅游规划综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2):12-16.

5、骆静珊等.安宁市建成生态旅游城市的优势分析.生态经济,2000,(6):26-31.


电话:0533-2342189/邮编:255314/地址:山东省淄博新区联通路西首
Copyright 2017, 版权所有 淄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鲁ICP备05024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