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本文作者:公共事业系思政教学部 徐建文)
摘要:当前高职生就业有很多问题,而就业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高职生就业,主要表现为高职生择业心理误区和就业认识误区。笔者认为要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调整就业期望值、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同时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培养四种基本职业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
关键词:就业心理 问题 调适
个人工作简况及写作背景:作者从1996年开始讲授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在授课及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当前高职生中存在着一些就业心理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帮助高职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找到一份不一定是薪水最高却是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目前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的毕业生的确面临择业窘境。而高职生的就业更显得有心无力。笔者认为,出现高职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是在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着择业心态误区和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以及就业准备不充分等。作者拟就当前高职生就业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高职生就业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多,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查对象中高职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如果算上郁闷、焦虑等轻微症状,这个数字则高达40%。当前有78.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这些心理问题导致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误区和认识误区:
  (一)高职生择业的心理误区
  1.焦虑与急躁心理
  表现为在高职生中流传“本科生都找不到工作,我们该怎么办”和“毕业即失业”等悲观论调。在调查中有41%的学生“对未来的前程感到担忧”,有28.9%的学生“还没有想过未来的规划”。这其实是对求职就业的一种焦虑心理,担心自己毕业找不到工作。有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碰壁后开始变得急躁,病急乱投医,认为“学习靠自己,就业靠关系”,四处投放简历,到处托人找路子,这种心态容易给招聘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2.宁缺毋滥与消极等待心理
  有些学生自恃条件很好,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条件出众,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抱怨怎么就没有伯乐来发现自己这匹“千里马”。他不是主动出击,而是抱着“你不要我是你的损失”的态度观望等待,期待着有一个待遇很高的用人单位会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
  3.攀比与嫉妒心理
  有的高职生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认为本科生出来做管理,而自己也不比他们差,认为“他能去,我更能去”,甚至在本班同学就业竞争中也互不相让,“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互相拆台,不愿意看到别人有个好的工作。结果不是高不成低不就,就是被他人渔翁得利,错失良机。
  4.虚荣与侥幸心理
  有的同学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不惜在简历上做假。有一个用人单位到某高职校招聘,从收到的简历中发现一个班竟然有五六个班长。还有一个不会开车的中国女孩为了进一家外企,对面试自己的美国人说自己的最爱是开赛车,虽然东方淑女热爱西方式的疯狂和刺激让美国人一时间对她另眼相看,但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5.抑郁和恐惧心理
  少数大学生认为自己自身条件有限,当看到别人早早就开始利用假期尝试打工,有的同学还没毕业就已经找到了令人羡慕的用人单位,心中烦恼郁闷又没有人可以倾诉,加之性格内向,极易形成抑郁心理。还有部分大学生本来社会经验就缺乏,加上不善与人沟通,在求职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用人单位几个问题就把他问懵了,更别提面试和临场发挥了,因此求职屡屡受挫。
  (二)高职生就业的认识误区
  1. 对高职生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有的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岗位也在增加,总会有更好的岗位在等着自己,因而对自己择业的标准定得太高;有的一心要找个稳定的职业,希望一辈子衣食无忧,条件艰苦一点的地方又不愿意去;还有的觉得专业不对口不想去,对口的岗位又竞争激烈进不去,只好观望等待,以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缺乏对就业形势的明确判断,导致一时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2.对高职生就业压力认识不足
  有些同学至今还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忽视了就业压力。殊不知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人数增长速度十分可观。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 500名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高职生不仅面临已经存在的就业压力,还面临人们对高职生缺乏观念上的认同而带来的就业压力。
  3.对高职生自身条件认识不足
  表现在盲目自负或盲目悲观。有的高职生认为自己学历比技校中专生高,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于是目中无人,找工作难免四处碰壁;有的则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盲目悲观,甚至消极沮丧,认为自己学历虽不如本科生,但好歹是大学生,工资总不能比中专生低。然而看到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零工资就业”现象后又感到自己前途渺茫。尽管我国劳动部门明确表示“零工资就业”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不能以任何方式选用或接受劳动者从事无报酬工作,然而仍然有不少大学生处于“零工资就业”状态。
  二、解决高职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1. 树立正确择业观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职业。《重整行囊》的作者理查·J·赖德说过这样一段话:“完美的工作不是生活的标准,而是心灵的状态,完美的工作就是处在一个能配合你个性及价值观的工作环境中,将你的才华运用到你最愿意付出热情的兴趣上。”对你未来的职业首先应当热爱,其次还要适合。择业就像找对象,没有娶你不是因为不漂亮,而是你不适合。因此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职业,而不一定是满意的职业。这就需要改变不合理的就业观念,告诉自己,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工作,只有最适合你的工作。
  2. 调整就业期望值
  许多高职生以为自己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技能,加之大多都有一种“十年寒窗,衣锦还乡”的心理,认为父母省吃俭用供自己读书,现在终于可以出人头地,报答父母了,因此择业的期望普遍偏高,开口就是“待遇要月薪五千,职位要总监”。这种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十分不利于大学生顺利求职。许多成功者往往都是从最普通的工作开始,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经历过许多曲折才取得最后的成功。因此高职生应当首先学会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3.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高职生踏入社会之前首先要学会客观认识自我。至少需要了解以下五个方面: 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看重什么以及人、岗是否匹配。也就是说,应当从职业兴趣、职业技能、个人特质、职业价值观和胜任力特征等方面去了解自己。避免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导致自负和自卑心理。通过对自己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帮助自己找准就业定位。
  4.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把握机会创业”的思想
  许多高职生总是先择业再就业,希望职业岗位一次到位。在经济迅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新的职业层出不穷,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一次择业定终身显然不可取。李嘉诚、周杰伦成功成名之前曾经当过洗碗工,郭富城当过伴舞,许多影视明星跑过龙套。在没有遇到更好的岗位之前,不妨先就业,再择业,同时不忘寻找机会创业。
  5. 培养基本的职业能力
  第一,交流能力。高职生要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我们常说某个人智商高,是说他聪明;说他情商高,说明他很善于与人沟通。高职生在校期间要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如某公司的招聘要求只需大专,月薪2 000元以上,但是要求应聘者必须首先“扫街”,也就是独立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其实就是在考察应聘者的沟通能力。
   第二,动手能力。目前有许多高职生认为“证”多不压身,热衷考证,取得各种职业技能证书。这一点不应盲目从众。某高职院校一名学生两年时间拿到了英语四级证书、驾驶证、律师证、计算机证和导游证,教材费、报名费、考试费等费用加在一起,花了数千元。据他讲,比他证多的还有不少呢。实际上,许多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高职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因此高职生不要盲目浪费时间和精力,要学会从“本本”的误区中解脱出来。
  第三,创新能力。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进步不竭的源泉。对一个企业来讲,质量是保证,而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事业单位同样注重创新。这就需要高职生勤奋踏实,多动脑筋,推陈出新。有一个高职毕业生凭着踏实勤奋和勇于创新备受看重,短短几年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从小职员做到副总经理;另一个毕业后从事广告策划的高职生由于做出的策划书多有新意,两年来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踏实、勤奋、创新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绿卡。”实践证明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更是至关重要。
  第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人说如果不能改变世界,那就要先想办法适应它。此话不无道理。如今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大多都只有“成功教育”而很少有“苦难教育”和“挫折教育”。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是校园里的精英,社会上的弱者。有一个女生在校时是学生会干部,长相、语言表达能力都不错,可踏入社会之后才发现一切都变得那么现实。在某公司干了不久,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每次遭到客户拒绝,都要郁闷好几天,最后被解聘了。
  6.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
  (1)知己知彼。应聘前不妨多了解一下用人单位的各方面情况,应聘时让用人单位认为你一直在关注和重视他们,有一种被认同的自豪感,从而对你留下较好的印象。同时也有利于随机应变,绕过用人单位可能设置的招聘陷阱,使你多争取几分主动,多几分成功的把握,为自己赢得更多就业机会。
  (2)注重细节。许多招聘者故意设计一些容易被求职者忽略的细节问题,检验应聘者是否具备注重细节的良好品质。比如故意将笔或者材料掉到地上、有意将门外的扫帚拖把倒在门口来观察你的反映和举动,或者留意应聘者的指甲、衬衣领口和鞋底是否干净等等。一个工作能力再强的人,如果不懂得做人和做事的一些“细节”问题,在社会上都不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甚至会有损个人和集体形象。一位管理学大师说过,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3)重点突出你的优势。在众多的应聘者中,如何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让用人单位认为你才是最适合他们的那一个呢?应聘绝招在于对用人单位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预先揣摩可能出现的应聘场景,精心设计应对方案,有针对性地重点突出你的优势。
  (4)做好求职简历。在走出校门之前人人都需要准备一份简历。这份简历非常重要。所有好简历都有共同的优点,那就是简洁,不花哨,不哗众取宠,同时重点醒目,条理清晰。同时还要注重诚信,要对自己的简历负责。有时候在简历上费点心思做点小花样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一位女生顺利谋到职位,原因是她的简历不是用A4纸而是用16开的纸,这样她的简历在一摞材料中总是被放在最上面,容易最先被重视。
  当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等待高职生的将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相信只要高职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一定能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找到一份不一定是薪水最高却是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参考文献:汪海燕主编《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宋专茂主编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话:0533-2342189/邮编:255314/地址:山东省淄博新区联通路西首
Copyright 2017, 版权所有 淄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鲁ICP备05024484号